電子報 Newsletter

氣溫越來越低,很快已邁入2021年了,大家是否已經開始準備迎接新年了呢?祝福各位家長、老師、朋友們,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安康!

本期帶來的資料庫介紹為日本非營利機構Child Research Net(CRN)所建立的資料庫,不僅擁有過去二十多年來日本各類親子相關議題的調查等資料,更統合了亞洲各國兒童發展和教育相關領域的資料,提供對兒童發展相關研究有興趣的學者們,一個擁有跨領域訊息與知識的交流平臺。

本期介紹的人物為傅仁煇醫師,為本計畫先期研究和正式研究計畫的成員。傅醫師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的主治醫師,其專業涵蓋一般兒科、新生兒重症加護、早產兒一般疾病及重症加護等,為新生兒領域的專業醫師。

最後,我們要介紹一本童書«小象能做的事»,這本書透過問與答呈現媽媽與孩子的互動,是一本既生動又可愛的童書。

本期電子報為您介紹的是由日本非營利機構 Child Research Net(CRN)於1996年所建立的資料庫。此資料庫採用日本兒童科學(Child Science)理論,蒐集過去二十多年來在日本所進行的各類育兒、親職、托育等問卷結果報告,並彙整了與懷孕、父母教養、學校與學習、數位世代長大孩童等不同領域的相關論文。亦於2006年創立了 Child Research Net Asia(CRNA),統合了亞洲各國兒童發展和教育相關的學術論文、研究資料及新聞,是瞭解不同國家兒童發展相關研究和訊息的平臺。

Child Research Net(CRN):https://www.childresearch.net/

認知組
畫圖時,孩子能夠畫出人物裡比較細微的部分。

畫圖時,孩子能夠畫出人物裡比較細微的部分(例如:頭髮或手指),表示孩子不只覺察到這些部位的存在,同時也注意到該部位特有的形狀,並且能夠憑藉記憶就將這些觀察到的人物特徵以抽象幾何圖型(例如: 長條型、方形)畫出,所以看似簡單的一個畫畫動作,其實可以讓我們看到孩子在許多認知能力的發展喔!從我們調查的資料看起來,有七成的3歲孩子,尚未展現這個行為,可見這個能力直至3歲都還在持續發展中。

語言組
孩子知道圖畫書的封面有書名、作者或繪圖者。

當拿起一本圖畫書,家長會如何與孩子共讀呢?有的直接翻開書本,說起故事;有的指著圖片,和孩子討論圖片的內容;有的從書本的封面讀起,帶著孩子認識圖畫書的書名、作者和繪者。圖畫書的書名、作者和繪圖者是一本圖畫書的基本資訊,可幫助孩子感受圖畫書的特性,並建立對圖畫書的概念。在我們所研究的3歲孩子中,超過五成(53.5%)的幼兒還不知道圖畫書的封面有書名、作者或繪圖者等訊息,而剛表現出此能力的幼兒有26.2%,兩者相加近八成。期待能提供更多的共讀經驗,幫助孩子在早期對書本特性有多一些感受與認識,作為後續閱讀持續發展的基礎。

身體動作組
會自己畫正方形。

幾何圖形的仿畫,是孩子在正式學習文字書寫之前相當重要的歷程。正方形的等邊及直角使得仿畫正方形比仿畫圓型更加困難。要掌握正方形的仿畫技巧,需要精細動作的控制、視知覺,以及手眼協調能力三者相互合作。根據問卷統計結果,3歲的孩子有70.2%完全不會仿畫正方形、23.8%的孩子不太熟練、4.5%的孩子對此動作普通熟練,1.3%的孩子完全熟練。

身體動作組

社會情緒組
孩子會怕黑或擔心有怪物出現。

本期我們來看3歲的孩子對於「會怕黑或擔心有怪物出現」的表現情形。在受訪的3歲孩子中,有將近五成的孩子「總是」或「經常」表現出會怕黑或擔心有怪物出現的情形;而僅約一成的孩子從來沒有怕黑或擔心過有怪物出現。對於尚處於「萬物泛靈觀」的幼兒來說,亦即對於無生命的物體,都會賦予生命或意識。多數的3歲孩子的確容易對於黑暗或是擔心有怪物而感到恐懼。

身體動作組

家庭組
我會偏愛這個孩子。

在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中,我們的調查發現,約有1/4的家長會偏愛小孩(佔23.3%),而約有3/4不會(佔76.7%);這調查結果顯示,父母偏愛孩子的現象是存在的。

家庭組

托育組
當您在托育、教保或教學需要幫忙時,您覺得獲得的幫助夠嗎?

足夠的支持系統(如:實質協助的人數、心理支持、專業諮詢、相關資源、網絡)是舒緩教保服務人員壓力進而穩定其教保品質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想了解教保服務人員覺得自己所獲得的支持足夠嗎?

我們詢問教保服務人員:「當您在教育及照顧幼兒有需要時,覺得獲得的幫助足夠嗎?」,結果顯示86.5%的教保服務人員認為自己所獲得的支持是足夠的(很充裕37.5%,尚且足夠48.3%),只有13.5%認為不足夠(稍嫌不足11.8%,很不足夠1.7%)。 未來可進一步了解是哪些教保服務人員覺得支持系統不足及原因,以作為政策的參考。

托育組

本期介紹的人物為傅仁煇醫師。傅醫師負責研擬本計畫0至5歲嬰幼兒及6至8歲兒童健康方面的問卷題目,提供本計畫家長有關幼兒健康方面的諮詢,並與本計畫團隊共同進行與嬰幼兒健康相關研究議題之探討。

傅醫師為臨床學博士,現職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助理教授及新生兒中重度病房主任。專長為一般兒科、新生兒重症加護、早產兒一般疾病及重症加護、氧氣自由基傷害、新生兒肺部疾病及治療、嬰幼兒急重症、嬰幼兒預防保健、早產兒重症加護治療等。另傅醫師為澳洲Flinders大學醫學教育碩士,對於高等教育、學習與回饋、學習歷程亦有研究。

小象能做的事(道聲出版社)

撰文/師大人發系黃迺毓老師

小象跟媽媽去散步,媽媽知道他很愛問問題,就很體貼的說:「如果你有問題想問我,就用力拉一拉。」當然小象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問東問西,看到其他小動物的行為,就問「我可以──嗎?」媽媽一邊告訴他不可以,卻也同時告訴他他可以如何,一路走來,小象看到許多別的小動物會做的事,也練習了自己能做的事。

所有動物中,人類是發展期最長的,很多動物生下來就可以自己活下去,越高等的動物「童年期」越長,需要別人幫助和照顧的時間越長,可見人類的幼兒父母角色多麼重要,不但在衣食生活上供應孩子所需,更在情感上是非要不可的支柱。前者或許部分可假手他人,後者卻是責無旁貸,因為依戀關係不能太錯亂,造成孩子一生的辛苦。

一路上的對話很可愛,家有幼兒的父母千萬不要放棄這種樂趣,看著孩子「不自量力」到相信自己可以藉著發問和學習,「長成又大又壯、聰明美麗的大象」,他想像自己成為大象時就是他現在看到的媽媽!看到最後,小象帶著媽媽經過他們一起走過的路徑,回到家,親子之間的快樂和滿足,真的就是養兒育女最大的價值。

聽聽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