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天已到,然而因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日嚴峻,國小、幼兒園、安親班等停課,很多家長白天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和陪伴孩子學習,很是辛苦。祈願各位闔家安康,疫情早日結束。
本期帶來的資料庫介紹為美國兩位知名學者Brian MacWhinney 教授和 Catherine Snow 教授所建置的The 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 (CHILDES) 兒童語言交換系統語料庫。CHILDES語料庫所蒐集的資料不是問卷調查資料,而是來自世界各國兒童的語言樣本資料,非常珍貴。CHILDES 不僅建置了世界最大的兒童語料庫,還開發了語料轉寫格式與自動化分析軟體,為兒童語言研究領域開啟了重要的里程碑。
與孩子語言和閱讀能力相關一個重要能力是「讀寫萌發」,您知道什麼是「讀寫萌發」嗎?在本期「孩子發展知多少」單元,將向您介紹什麼是孩子的「讀寫萌發」能力,並和您分享臺灣幼兒從零歲至五歲讀寫萌發能力的發展變化。
KIT在今年五月開啟了動態調查研究。感謝許多KIT的家長參加了我們「輕鬆填、集點點」活動,協助填寫動態調查問卷,讓我們瞭解孩子在新冠肺炎疫情停課期間的學習情形和家長的心情。本期電子報也將分享這次調查的初步結果。
本期電子報的「人物介紹」,要特別介紹新加入KIT研究團隊的重量級老師─周淑卿教授。周教授任職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為KIT第三期計畫共同主持人。KIT特別邀請周教授參與本計畫,協助學校環境與經驗的問卷研發和相關議題的探討。
最後,我們要介紹一本童書«沒關係,沒關係»。這本童書首先透過祖孫二人互動的畫面,溫馨的描繪出幼兒眼中日常生活中簡單的美好,並藉爺爺的一句「沒關係,沒關係」撫平一切的擔心與煩惱,是一本充滿鼓勵且溫馨的童書。在這疫情警戒的日子裡,希望您和孩子喜歡我們為您們精心挑選的童書,並享受一起陪伴孩子共讀的時光。
本期電子報為您介紹The 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 (CHILDES) 兒童語言交換系統語料庫。美國兩位學者Brian MacWhinney教授和Catherine Snow教授有鑑於兒童語料蒐集、轉譯、分析的困難,以及語料分享和累積對兒童語言發展學術研究和應用的重要性,於1984年建立的兒童語言交換系統語料庫。此語料庫除了已累積了來自超過40多種語言、數百個語料庫的兒童口語語料,還開發了CHAT轉譯格式和語料分析CLAN軟體,供研究者使用。此外,該語料庫也提供CLAN分析軟體教學資料、使用此語料庫所發表的學術研究論文、兒童語言發展研究相關資訊等。
The 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 (CHILDES):https://childes.talkbank.org/
語言
什麼是「讀寫萌發」能力?
0-5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極為關鍵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除了口語理解和表達能力快速發展外,也是培養孩子「讀寫萌發」能力的重要階段。讀寫萌發能力包括孩子對書本、文字的概念和知識,例如孩子知道書要從那個方向翻閱、知道圖畫書的封面有書名和作者、知道文字要從那裡讀起、看得懂或能念出自己的名字、知道圖像符號有紀錄的功能等。此外,讀寫萌發能力也包括孩子對語音的覺察和辨識能力,例如能聽出「花」、「瓜」 這兩個字相同的音(ㄨㄚ)和不同的音(ㄏ、ㄍ)。
其實早在五、六十年前,並沒有「讀寫萌發」這個觀念。當時的人認為孩子要等到他們視覺、聽覺、動作等能力都發展成熟,正式入學後才適合開始接受閱讀教育。一直到了1966年,紐西蘭的學者瑪莉、克萊 (Marie Clay)才翻轉了這個觀點,提出了「讀寫萌發」一詞。她發現孩子在尚未正式入學前就可以從接觸環境中,逐漸展現讀寫萌發的能力,而且閱讀的學習可從嬰幼兒時期開始。
那臺灣的孩子呢?
根據KIT計畫的調查結果,臺灣的孩子在1歲前幾乎還沒有展現讀寫萌發的能力,但在1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其讀寫萌發能力則呈現線性成長趨勢。3歲以後,孩子讀寫萌發能力的發展則更為快速,到了5歲時,孩子的讀寫萌發能力雖然還未到達完全成熟的階段,但已能展現各項重要的讀寫萌發能力,例如:知道書本的翻閱方向、知道圖畫書封面的訊息、知道文字閱讀的方向、看得懂自己的名字、知道圖像符號可以記錄事情等,為未來的讀寫學習做好準備。請看圖1「孩子0-2歲時讀寫萌發能力的表現」和圖2「孩子3-5歲時讀寫萌發能力的表現」。
不少研究顯示,孩子學前階段的讀寫萌發能力是奠定孩子閱讀能力的基礎,而孩子閱讀能力與學業表現密切相關。KIT計畫將繼續追蹤孩子到國小階段的發展,屆時將可瞭解孩子學前時期讀寫萌發能力與其國小階段閱讀能力和學業表現的關連性,為臺灣孩子語文閱讀能力的發展勾勒出更完整的圖像。
1分=「完全不能」:表示孩子尚未表現出該項能力
2分=「部分能做」:表示孩子剛表現出該項能力
3分=「能夠完成」:表示孩子已表現出該項能力,但還未完全熟練
4分=「非常熟練」:表示孩子已能非常熟練地表現出該項能力
家長的心情如何?
正、負向情緒與生活滿意度可以用來反映家長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適應情況。從調查資料顯示,剛進入全國疫情三級警戒(5/19)的一、兩週內(第一波調查期間:5/29-6/4,樣本數:1370)家長的正向情緒經驗(57.4%有時或經常感覺到安心、平靜、放鬆、自在)與負向情緒經驗(54.5%有時或經常感覺到悲傷、憂鬱、憂愁、不快樂)較相近,有約七成 (70.7%) 家長對生活狀況抱持著中等以上的滿意程度;而在三級警戒三、四週之後(第二波調查期間:6/5-6/11,樣本數:1923),家長們有時或經常感覺到正向情緒經驗的比例明顯增加了(70.6%),而有時或經常感覺到負向情緒經驗的比例(52.1%),以及對生活狀況抱持著中等以上滿意程度的比例(75.5%)較無明顯變化。
本期電子報我們要來介紹周淑卿教授,周教授目前任職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為課程理論、課程設計、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的美學探究,在國中小課程及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務多所涉獵。近幾年擔任十二年國教課綱國中小前導學校協作計畫總召集人,參與國中小新課程實施的推動工作。周教授同時為KIT第三期計畫共同主持人,負責學校環境與經驗的問卷研發和相關議題的探討。有了周教授的專業知識,讓我們的問卷研發事半功倍。
沒關係,沒關係(親子天下)
撰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黃迺毓教授
孫子自幼和爺爺十分親近,祖孫二人每天都一起開心的散步。散步本來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然而,二人,強調一對一獨處;每天,強調像吃飯呼吸一樣例行和規律;一起,表示真實的陪伴,不是人在心不在;開心,表明他們非常享受且珍惜這段時光。
看似平凡的散步,對孫子而言,都如上天下地般刺激,小孩眼中凡事新鮮。因為有爺爺在旁,他心裡滿滿的安全感,探索的動機和行為擴充了他的生活圈,即使有些不順心的瑣事,孫子甚至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會一直這樣長不大!這時爺爺就會輕聲的說:「沒關係,沒關係。」有些不開心和煩惱的事情,就在爺爺「沒關係」的安慰下,開始有了轉機。其實,時間是重要的因素,暫時的冷處理伴隨著小孩子的成長,因而有了不同的劇情發展,果真,點點滴滴的面對和克服困難,自信心自然的發芽茁壯。
孫子忙著長大,爺爺也漸漸變老,最後一頁,爺爺躺在病床上,孫子握著他的手不斷的說:「沒關係,沒關係。」
非常動人的文字和圖畫,「沒關係」並不表示無所謂,爺爺畢竟走過人生的高山低谷,相信他是一位用心生活的人,因此年歲留在他身上的是一種豁達和勇氣。而在相處中,孫子已經吸收了這份自在的智慧,成了「沒關係」的接班人了呢!
聽聽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