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Newsletter

又到一年的最尾巴了!不管是爸爸媽媽、大小朋友或者是學校老師們,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很快就要進入2022年,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裡一切順利、健康平安。不過我們還是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唷!

本期電子報要為各位介紹英國政府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CAF)計畫。該計畫針對高風險家庭的高關懷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需求,提供標準化的架構,來確認、評估、介入並審核其進展。所評估的內容包括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社會情緒發展、行為發展、自我概念、家庭社會關係、自我照顧能力,以及父母的工作、經濟狀況、情緒穩定度、提供兒童的照顧和刺激、教育和社區資源等。多年來評鑑報告顯示,對於該計畫所接觸之孩子與其家庭,有著相當正面的幫助。

穿、脫衣物是幼兒學習生活自理過程中一項重要的任務。看似簡單的穿、脫衣物,其實需要各項能力發展相互配合,才能熟練做到。在本期「孩子發展知多少」單元,將向您介紹幼兒從一歲至四歲自行穿、脫衣物能力的發展變化。

歲末年終是感恩的季節,本期電子報要特別向各位介紹KIT計畫的關鍵推手-柯華葳教授,並表達對柯老師的懷念與謝意。KIT計畫從先期研究開始至今已執行10年,在此期間,柯老師總是給予計畫對大的支持與協助。歲末之際,特別在此謝謝柯老師對計畫的無私奉獻。

最後,我們要介紹一本童書«你為什麼不開花?»。這本童書透過園丁小熊與可愛小兔子們這兩種不同的視角,描繪出從不同的觀點去看世界,會發現世界與所認為的不同之處,也可以了解到每個人的獨特性。希望您和孩子喜歡我們為您們精心挑選的童書,並享受一起陪伴孩子共讀的時光。

 

 

本期電子報為您介紹英國政府的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CAF)計畫。該計畫始於2005年,針對高風險家庭的高關懷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需求,提供標準化的架構,來確認、評估、介入並審核其進展。目的在快速並有效評估其特殊發展需求,了解其父母、主要照顧者與家庭環境,並根據期需求來提供第一線的服務與照顧。評估內容包括兒童與青少年健康、社會情緒發展、行為發展、自我概念、家庭社會關係、自我照顧能力,以及父母的工作、經濟狀況、情緒穩定度、提通兒童的照顧和刺激、教育和社區資源等。2005~2006年間,在英國12個地區進行CAF的正式啟用。多年來的評鑑報告也顯示,對於該計畫所接觸的孩子與其家庭,有著相當正面的幫助。

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CAF)計畫介紹:

https://www.learningladders.info/news/
common-assessment-framework/

 

 

身體動作
孩子什麼時候會自己穿、脫衣物呢?

穿、脫衣物是幼兒學習生活自理過程中,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自行穿、脫衣物可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更能夠增加其自信心。看似簡單的穿、脫衣物,其實需要各項能力發展相互配合,才能熟練做到。穿、脫衣物包含手腳的舉起及內縮,需要幼兒身體的平衡以及四肢的協調才得以完成。此外,幼兒需要有辨別衣服的裡外及前後的能力,才能夠順暢地完成穿衣服的動作。一般來說,幼兒先學會脫衣物後,才學會自行穿衣物。

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歲大的幼兒有約95%完全不會自行脫衣物;一歲半的幼兒有73%完全不會此動作;兩歲的幼兒有45%完全不會此動作、31%不太熟練、14%普通熟練,10%對此動作非常熟練;三歲的幼兒有14%完全不會此動作、31%對此動作不太熟練、25%普通熟練、30%對此動作非常熟練。四歲開始,對「脫衣服」的動作非常熟練的幼兒已過半數,達57.2%

穿衣服的動作發展相較於脫衣服較晚成熟。三歲的幼兒有62%對穿衣服的動作完全不會或不太熟練;四歲的幼兒有6.5%對此動作完全不會、18%對此動作不太熟練、22%普通熟練、54%非常熟練。

KIT 3月齡組的小朋友有的還沒滿五歲,等資料蒐集完整後,即可知道臺灣孩子從一歲至五歲自行穿、脫衣物能力的發展變化。

 

柯華葳教授 (1952-2020)
 

撰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張鑑如教授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主持人)

2021年接近尾聲了,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歲末年終是感恩的時節,本期電子報要特別向各位介紹KIT計畫的關鍵推手-柯華葳教授,也在此緬懷柯老師,感謝柯老師對臺灣幼兒發展資料庫的重要貢獻。

柯老師是臺灣教育界的巨擘。自中央大學退休後,擔任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尹書田教育講座教授,曾為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臺灣閱讀協會理事長,研究專長為發展心理學、教學心理學、閱讀心理學和學習障礙。畢身致力於閱讀教育的研究與推廣,桃李滿天下,無論在學術研究、教學創新和實務推動,都有深遠的影響。

歐美許多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在20世紀即開始建置屬於自己國家的幼兒發展長期追蹤資料庫,以作為國家擬定幼兒發展和教育相關政策的依據。臺灣的社會背景及孩子的成長環境與國外不盡相同,柯老師深知嬰幼兒發展研究的重要,及建置臺灣本土幼兒發展資料庫的必要性。在她擔任科技部人文司教育學門召集人時,特別公開徵求「幼兒發展資料庫先期研究」計畫。之後並在柯老師及其他許多師長的支持下,「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KIT計畫)方能持續執行,屬於臺灣自己的幼兒發展資料庫才得以誕生。

從先期研究2011年開始,KIT計畫已執行10年了。柯老師總是給予KIT計畫最大的支持與協助,是我們的堅強後盾。在此特別感懷柯老師的宏觀遠見及對KIT計畫的無私奉獻,為臺灣幼兒發展研究開創了新的里程碑。


*柯華葳教授簡介,詳見:
「維基百科-柯華葳」: https://reurl.cc/dxKRKz
「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與教育中心」: https://www.hwaweiko.tw/

 

你為什麼不開花?(青林國際出版)

撰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黃迺毓教授

園丁小熊的花園裡有好幾株植物,唯獨有一株只有綠葉,沒有花,他百思不解,更用心的栽培這株沒開花的植物。早晚澆水、掃落葉、甚至加強光照,但是它還是不開花。接下來,他開始使出「額外」的手段,喝茶和可可、遮陽、晚上道晚安,讓它可以好好休息。對著仍不開花的植物,他試著授課,最後,走頭無路,追根究底,拔出來一看,原來植物長顛倒了,花開在地底下呢!

等等,等等,如果只是這樣,這故事就太平淡了,圖畫中,繪者畫出了地底的景象,原來這是一棵胡蘿蔔,被兔子發現了,於是呼朋引伴來分享,當小熊在地面上辛勤照顧時,這窩兔子也在地底下享受美味的胡蘿蔔呢!

每隻都吃撐了,當小熊終於抵擋不住好奇心而挖出這棵只有葉子的植物時,赫然看到被「雕」成花狀的殘根,還得意洋洋的「撥亂反正」!最後一頁是一隻兔子偏著頭,「倒」看著這朵他們吃剩的「大花」!實在太逗趣了。

真是很妙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有些大人看小孩的成長,總以為只要我們努力耕耘,孩子就會長成我們想像的樣子。同樣是種子發芽長出來的植物,卻也各有獨特性,更何況孩子,我總相信,周圍有不少胡蘿蔔,明明長得不錯,卻被當作一無是處的異類。

聽聽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