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家長和小朋友都辛苦了。祝福家長和小朋友都健健康康,平安度過疫情的考驗。
炎炎夏日到來,天氣日漸炎熱,要多喝水注意防曬唷!小朋友快放暑假了,也祝小朋友有個平安快樂的暑假!
本期電子報為大家帶來許多豐富的內容,千萬不要錯過!在「國外資料庫」單元,本期電子報為您介紹的是的Global Longitudinal Research Initiative(GLORI)跨國整合型研究計畫,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Office of Research - Innocenti於2014-2015年統籌建立。
面對幼兒即將上幼兒園,家長心中難免忐忑,孩子跟老師的關係如何?老師是否能教好我的孩子呢?在本期「孩子發展知多少」單元,將分享幼兒園老師與KIT幼兒的互動情形。
本期電子報介紹的人物是任職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的聶西平助理教授。聶西平助理教授為KIT第三期研究計畫新加入的研究成員,在KIT計畫負責研發兒童自填問卷中健康相關的題目。
最後,我們要介紹一本童書«小熊的小船»。這本童書以小熊的角度勾勒出成長的必經過程,我們也能從小熊態度的轉變,了解到分享是一件多麼喜悅的事。希望您和孩子喜歡我們為您們精心挑選的童書,並享受一起陪伴孩子共讀的時光。
本期電子報為您介紹的是的Global Longitudinal Research Initiative(GLORI)跨國整合型研究計畫,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Office of Research - Innocenti於2014-2015年統籌建立。該計畫包含了數十個從低、中至高收入國家的兒童及少年發展長期追蹤資料庫,依據聯合國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所規劃出的長程指標,來追蹤兒童發展與福祉等相關資料,其中包含了教育、健康、營養、貧窮等領域。目的在瞭解各國兒童的長期發展趨勢,找出各主要發展領域間的關聯及對兒童發展的各類外在影響,並期透過研究與介入之數據的比較與分享,來幫助各個國家調整其政策之施行與資源的分配。GLORI整合計畫目前已經進入2.0階段,資料來自全世界共30多個長期追蹤資料庫,除了透過問卷蒐集,也包含生物測量及生物標記的數據,其中有三成的資料庫已經進行了十年或更久的時間。除了前述的教育、健康等領域,資料蒐集還擴展到兒少成長環境中的衛生、水及能源、經濟、工業化、天候變化等範疇。GLORI 2.0於近年陸續發表了各國的研究發現,其中一個例子,是透過衣索比亞、印度、秘魯與越南四個國家的綜合數據,來說明體罰對於兒童發展的負面影響。
Global Longitudinal Research Initiative(GLORI): https://www.unicef-irc.org/research/longitudinal-and-lifecourse-research-for-children/
目前正值家長們為孩子尋找幼兒園的時間,面對孩子即將上幼兒園,家長心中難免忐忑。孩子進入幼兒園後,跟老師的關係如何?老師是否能教好我的孩子呢?
依據臺灣幼兒發展資料庫從2016來開始連續三年的調查發現,幼兒園老師多數認為能教好孩子(連續三年均超過90%),而且即使在忙亂的情形下,或當孩子出現問題、特殊狀況時,幼兒園老師也鮮少會對孩子兇或沒耐心(佔95%)以上)。在幼兒園老師與幼兒經常(一週內3-4次以上)的互動內容,以60月齡幼兒為例,依序包括:
1. 會仔細聽這孩子說的話,並且愉快地回應他(93.9%);
2. 當這子與其他孩子發生衝突時,會幫助他了解別人的想法(76.6%);
3. 會和這孩子聊發生過的事(75.8%);
4. 知道這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與他互動或設計活動時,會特別考慮並給予支持(74.6%);
5. 與這孩子說話時,我會把他的話多加幾個字或引導他多說一些(73.2%);
6. 孩子在玩的時候,會注意他而且提供他需要的協助(例如:給他材料、幫他做一些比較難的部分(71.8%);
7. 會幫助這孩子與其他孩子對話或互動(69.2%);
以上結果顯示幼兒園老師對待幼兒具有耐心,且大都能滿足幼兒在學校團體生活的需求。但也因是團體生活,老師較難因為個別孩子而改變預定要做的事或時間(24.5%),也就是在學校團體生活中,較無法完全顧及個別幼兒的需求。建議家長多關心與理解幼兒園老師在教保工作上的困難,並給予支持。也建議家長在家中可多與幼兒互動,補強幼兒園教師無法在幼兒園全面照顧幼兒個別需求的不足。
本期電子報介紹的人物是任職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的聶西平助理教授。聶西平助理教授為KIT第三期研究計畫新加入的研究成員,在KIT計畫負責研發兒童自填問卷中健康相關的題目。聶西平助理教授的研究興趣著重在青少年發展、家庭研究、健康行為發展、及健康促進等主題,並且曾參與美國密西根家庭長期追蹤研究計畫以及臺灣兒童與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計畫,對於KIT在健康相關及家庭關係等議題上可以提供具體且詳細的協助與建議。
聶西平助理教授在以新研究成員身分加入第三期計畫前,在KIT計畫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在此期間與計畫團隊合作發表多篇與幼兒健康及家庭相關的學術著作(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等),對於KIT計畫來說是個不可或缺的研究夥伴。
小熊的小船(東方)
撰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黃迺毓教授
當小熊還小的時候,他有一條小船,恰恰好適合他使用,享受歡樂時光,然而,小熊會長大,小船不會變大,雙方無法同步長大,唉呀,太尷尬了呀,硬要塞進小船的熊再也無法讓小船發揮原來的功能了,既然小熊變成大熊是自然律,無法也毋須阻擋,小船怎麼辦?!被丟棄了嘛?
幸好他不僅身體長大,智慧聰明也增長,他試著、也成功找到「接班人」,且在「交接」時,他以老哥的口氣交代小熊,所有的小熊都會長大變成大熊,當小弟變大哥時,要找下一個小熊,繼續使用小船,而小熊也爽快的答應了。然而「長大了的熊」並非自己頭也不回的往前邁步,而是看著「還沒長大的熊」做他以前小時候做的事,看著看著,更多體會自己的長大。
以前的家庭孩子比較多,小孩看著手足,不知不覺的從別人的改變中,看到自己的改變,多少也能體會長大後必要的汰舊換新,要放下一些你喜歡的,也可以讓你的舊愛成為別人的新歡,如今家庭小孩少,父母不妨讓孩子擴大孩子的傳承/分享圈,如同我在臉書上看到一個粉絲團,很多家長隨著孩子長大,有許多再也用不著的物品,就在網路上分享,經常看到奶瓶、衣物、玩具、小床等,甚至小提琴。當孩子看到大人如此的惜物舉動,應該也會更多領悟成長的喜悅,更少物件的牽絆吧?!
聽聽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