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Newsletter

綠意盎然的春天,帶來了希望和生機,我們KIT也在三月開始了新一波次的訪問,感謝各位家長和老師們的繼續參與!

本期電子報要為各位介紹全世界最大的研究計畫之一Born in Bradford(BiB),該計畫下有數個子計畫。關注的研究議題包含社會、心理健康、生長狀況與肥胖情形、環境影響、心臟問題、基因問題、日常體能活動等。希望能從生理基因庫的建立來找出生活模式與遺傳基因的關聯,並根據各項研究資料,提出給政府政策與社會實務上的建議。

從孩子出生到長大,家長覺得最重要的會是什麼呢?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否有所增加或改變?在本期「孩子發展知多少」單元,將向您介紹不同年齡階段:三個月、三歲、五歲至國小一年級,家長對孩子重要學習的排序變化,以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

本期電子報介紹的人物是去年底甫從國科會光榮卸任的林明仁教授,林教授為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無論在經濟學、人文社會方面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也給予本計畫非常多鼓勵、支持與協助。

最後,我們要介紹一本童書«來問我呀!»。這本童書是以爸爸與女兒外出散步,一路上看到、遇到的事物、景色及產出的許多聯想所串起的對話。兩人間看似隨意的對話,卻有著作者用心設計的對談內容的廣度與深度;生活對話是需要被鼓勵的,聊天的習慣和功力是培養出來的,絲毫不敷衍的相互提問與對答,除了顯示對彼此的重視,也可增進對彼此的了解。

馬上就是兒童節了,祝福我們未來的主人翁兒童節快樂,每位小朋友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也祝福各位家長、老師和KIT的朋友們都有個美好的春天。

 

 

BiB為全世界最大的研究計畫之一,追蹤的是超過四萬名出生於英國北部Bradford一地的Bradford Royal Infirmary教學醫院的嬰兒,主要目的在瞭解影響這些樣本家庭的健康及福祉的各種因素。BiB關注的研究議題包含社會(父母教養實務、社會資本、種族)、心理健康(母親憂鬱、兒童福祉)、生長狀況與肥胖情形、環境影響(氣喘與過敏、家人是否使用綠地)、心臟問題(心臟病及糖尿病)、基因問題(基因異常的危險因子、視力問題)、日常體能活動等。 該計畫希望能從生理基因庫的建立來找出生活模式與遺傳基因的關聯;並於2019年根據各項研究資料,提出給政府政策與社會實務上的10大建議。 該計畫下有數個子計畫,其中的Age of Wonder計畫為七年期,追蹤的樣本為所有Bradford地區就讀8-10年級的青少年,目的在瞭解其進入青少年與成年期在生理、心智、情緒、社交生活上各種轉變的歷程。Age of Wonder計畫所蒐集的資料包含每年進行的問卷調查(例如健康、心理衛生、社群媒體使用等),並在其9年級時蒐集各類生理測量的資料。

Born in Bradford: https://borninbradford.nhs.uk/

 

 

健康
重要學習排序

從孩子出生到長大的過程裡,家長覺得最重要的會是什麼呢?在孩子尚未出生前,家長可能只希望孩子身體能夠健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是否也會增加或改變呢?

KIT資料庫的數據顯示:不論孩子是三個月、三歲、五歲或國小一年級,對多數家長而言,「身體健康」皆是最重要的事。但同時也可以看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部分家長認為最重要的學習,開始有些變化。三歲的家長中,認為「生活習慣和常規」是當下最重要的學習的比例就比其他年齡層的高;而小學一年級的家長中,認為「自我照顧」是當下最重要的學習的比例就比其他年齡層的高。無論孩子的年齡為何,相較之下,「心理健康」及「情緒處理」的順位未被列在最優先。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幸福安寧狀態,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身體虛弱而已。」(原文出處) 。健康是一個整合性的概念,除了外顯的生理健康外,其實孩子內在的心理、情緒層面的健康亦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當兒童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良好」,並從環境中感到被鼓勵,將有助於發揮自己的潛能。對孩子而言,來自他人的關心比物質滿足對其福祉的影響更為重要(研究原文出處),因此關注孩子心理及情緒面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本期電子報要介紹2022年底甫自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以下簡稱人文處)光榮卸任的林明仁教授。林教授在人文處擔任處長的三年期間,給予本計畫非常多的鼓勵、支持與協助,萬分感謝!

林教授為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臺灣經濟學會理事長、亞澳勞動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及東亞經濟學會常務理事,研究專長為數據科學、人口與健康、法律與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林教授的學術研究表現相當卓越,囊括優秀期刊論文獎、青年研究者優異獎、國科會吳大猶先生紀念獎等諸多獎項。在教學方面,也是非常出色,每年都榮獲國立臺灣大學的優秀教學獎。

林教授擔任人文處長期間,強調跨學門、跨領域合作,重視研究人才培育及與國際脈動的連結。2022年底於國科會發表卸任感言,林教授更期許學術研究者應多與社會互動,發揮社會影響力。林教授在人文處所推展的理念及對研究人員的期許,也正是本計畫努力的目標。

 

來問我呀!(上誼)

撰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黃迺毓教授

原書名Ask Me,聽起來就有點霸氣,口氣好像胸有成竹,自己是個被問不倒的博學之士!其實全書主角只有父女二人,而「來問我呀!」是女兒對爸爸的邀請。問問題是生活中的必要,但是大人往往是被問的一方,因為我們知道的似乎比較多,而「來問我呀」則是小女孩給爸爸的挑戰,她要爸爸問她喜歡什麼?爸爸很識實務的配合著,且就著女孩的回答繼續問,而且窮追不捨,追根究底,一趟散步下來,不但享受了秋天的飽滿的顏色和豐富的景色,也讓爸爸在互動對談中,對女兒的瞭解充實了很多。

書中父女的對話看似隨意,其實作者很用心的設計了聊天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例如女孩說喜歡野雁,父親接著問是天上飛的或是水裡游的,顯示他不是在應付孩子的閒談,而是真心想知道孩子的興趣喜好,接著孩子說喜歡青蛙,不等爸爸問,就主動說出喜歡游泳和跳躍的青蛙,顯然她已經猜到爸爸會接著問什麼了。原來,生活對話是需要被鼓勵的,聊天的習慣和功力也是培養出來的。設想如果父親只是以「真的嗎?」「很好啊!」「這樣啊?」來回應,這本書大概三四頁就結束了。

對話中有許多聯想,聊到沙子就談起貝殼、海星,然後凝聚到彼此的關係,原來點點滴滴的喜歡像拼布一樣,拼成了愛的被窩,讓窩中的家人都被溫暖覆蓋。

聽聽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