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Newsletter

 

炎炎夏日強勢登場,氣溫直線飆升,大家記得多喝水、做好防曬喔!

KIT這波訪問接近尾聲,感謝一路支持的家長、老師和小朋友。隨著學期畫下句點,暑假也跟著到來。不管選擇放鬆休息,還是進行各種活動,都祝福大家過得開心又滿足。

同時,KIT也要和畢業的孩子們說聲:「畢業快樂!」祝大家在新的學習旅程中,擁有自信和好奇,勇敢探索,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本期電子報也有需多精彩的內容,歡迎持續閱讀!

本期國外資料庫向您介紹的是來自荷蘭國內的長期追蹤計畫—Generation R此計畫由由荷蘭第二大城Rotterdam市政府及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大學的醫療中心共同合作,旨在盡早發現人體異常發展的早期環境與基因因素,希望透過生長、身體發展、行為、認知發展、氣喘與異位性皮膚炎、幼兒期疾病、健康狀況與醫療服務等各項數據,建立起懷孕婦女與兒童健康促進的最佳策略。本季的電子報將帶您了解這項計畫。

按照往年慣例,今年的兒童節前夕KIT舉辦了年度記者會,和大家分享國小一、二年級孩子運動習慣的發現。面對「運動時間不足、運動強度不夠」的現象,我們也特別提醒政府、學校和家長多多關注。這一期電子報,將延續記者會的重點,來看看這次有什麼新發現吧!

KIT是一項長期記錄台灣孩子成長歷程的重要研究。這份資料,不只是數字,更是無數家庭、孩子與社會共同寫下的成長故事。能夠穩定而細緻地長期追蹤,除了有來自各領域教授學者投入研究設計與分析,也有一群默默在幕後努力的工作夥伴,為這份資料穩定累積付出心力。歡迎您認識KIT工作團隊的日常。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科技讓我們更靠近,也讓彼此更容易感到疏遠。本期電子報想推薦給您一本童書—《這個世界上有人就像你一樣》。透過簡單而溫暖的文字,提醒我們:不管在哪裡,這世界上總有人跟你一樣。有人跟你一樣,會因為一件小事笑出來,也會因為某個瞬間覺得暖暖的。我們都有好奇心,也都會有喜怒哀樂。不管身處哪裡、什麼時候,彼此在乎、被在乎,永遠是生命中最珍貴的事。邀請您一起閱讀這本書,感受那份「你不孤單」的安心。

本期電子報介紹的是Generation R研究計畫。該計畫為荷蘭國內的長期追蹤計畫,屬生物醫學研究,由荷蘭第二大城Rotterdam市政府及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大學的醫療中心共同合作,多數於醫院及各地健康中心進行採集,計畫樣本為出生於2002年4月~2006年1月的新生兒。除了問卷調查之外,從樣本胚胎期就開始蒐集母親各項產檢數據(如超音波、血液樣本、環境中有害物質等),一直追蹤至樣本成年。

該計畫目前已蒐集五波資料,在0~4歲時,會蒐集幼兒各項神經與運動控制的數據資料(例如平衡、協調性)與生理資料(身高、體重、頭圍)。在幼兒5歲大時蒐集如行為觀察、生理樣本採集與測量等資料,來進行氣喘、體內細菌含量、傳染性疾病、行為、認知、身體成分分析(例如脂肪、骨骼、水、肌肉的比例)、視力與牙齒生長狀況、心臟血管與腎臟的生長狀態及肥胖等分析。在樣本9~10歲時,除了開始串連出生前的資料外,也持續蒐集之前蒐集的資料,並進行大腦、肺部、心臟血管的MRI掃描。

當樣本進入13歲青春期時,該計畫持續蒐集先前波次的生理資料,也蒐集進入青春期時的各項生長發展資料,包括腳踏車的心臟壓力測試、皮膚微生物細菌測試、牙菌斑樣本採集、腰圍脂肪超音波檢測等。另外也以電腦遊戲等方式蒐集其認知能力的資料及樣本母親的血管內皮細胞資料,來做心肌灌注檢查。樣本17歲時,再蒐集各項青春期相關的發展資料,也進行骨骼成分、身體成分分析、手部肌力測試,並以EEG測量其腦部活動;另外以2D及3D圖像來分析臉部、牙齒、下顎的發展,並進行過敏測試及計算左上臂痣的數量,持續追蹤皮膚微生物細菌。

該計畫主要目的在盡早發現人體異常發展的早期環境與基因因素,希望透過生長、身體發展、行為、認知發展、氣喘與異位性皮膚炎、幼兒期疾病、健康狀況與醫療服務等各項數據,建立起懷孕婦女與兒童健康促進的最佳策略。

Generation R 計畫網站: https://generationr.nl/researchers/

運動有益健康,且有助孩子身心發展。有鑑於此,本計畫於兩個月前(2025年四月),特別於國科會召開本年度記者會,公布KIT國小1、2年級學童運動習慣的發現。(註:該記者會分析的資料來源為KIT小1及小2皆完成訪問、且問卷填答者為母親之家長問卷數據,有效填答共2,365位兒童。按此可見到該次記者會發表的內容。)

KIT發現臺灣孩子普遍有「運動時間不足、運動強度不夠」的問題,且臺灣兒童每週平均運動時間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為6-17歲兒童及青少年體能活動時間所訂「每週7天、每天1小時」的標準。

在這一期電子報,本計畫將就今年度記者會所發表的學童運動習慣,提出延伸討論。此次分析的資料為KIT36月齡組國小1至4年級的家長問卷,檢視臺灣國小1至4年級學童平日是否規律運動的比例及每週運動的時數。本計畫家長問卷所調查的規律運動習慣,指的是學校課程之外的運動。(按此可至中央研究院學術調查資料庫檢視已釋出的國小1年級資料)

有關臺灣國小低、中年級學童整體體能活動的狀況,本計畫的重要發現有二:

●    除了學校體育課外,國小學童平日無規律運動習慣的人數比例隨年級逐漸升高,從小1的20%,隨著年級升逐漸增加,到了小4階段,平日無規律運動習慣的學童已達25%(如下圖)。 

●    平日有規律運動習慣學童的每週運動時數,隨著年級增加而下降。小1整體運動時間約有3小時28分鐘,小2與小3皆低於3小時20分鐘,升上小4以後,只有2小時40分鐘。

若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準則來看,兒童每天需要運動一小時,且運動強度最好能達中、重度,其指標為會喘、會流汗(例如:跳繩)。臺灣學童在小學階段,每週在校只有兩節體育課,加起來只有80分鐘,在課後或週末,每週還需要補足5小時40分鐘,才算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的標準。本期電子報分析結果顯示,孩子愈大,能做到規律運動的比例遞減,且平均運動時數減少,提醒政府、學校、家長宜重視這個問題。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T) 是一項長期記錄台灣孩子成長歷程的重要研究。這份資料,不只是數字,更是無數家庭、孩子與社會共同寫下的成長故事。能夠穩定地長期追蹤、細緻地記錄,背後除了有來自各領域教授學者投入研究設計與專業分析,也少不了一群默默在背後努力的工作人員。

在KIT的日常運作中,幕後的工作人員就像是協力隊,負責協助各種行政與技術工作,讓研究得以穩定運作。幕後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面向:資料管理與分析、行政管理與營運、調查管理與溝通,以及系統開發與維運。無論是問卷檢核、資料整理,還是訪員管理、預算控管,甚至網站與資料庫的維護,這些看似繁瑣的工作,其實都是支撐整個研究穩定運行的重要環節。

每一筆珍貴的資料、每一次的訪談與記錄,背後都凝聚了KIT工作團隊的心力。感謝這群認真投入的工作夥伴,也感謝一路支持我們的家長、孩子、教師、學者與社會大眾。因為有大家的參與與信任,KIT才能夠持續運作,陪伴著台灣的孩子,見證他們的每一步成長。

 

這個世界上,有人就像你一樣(東方)

撰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 黃迺毓教授

人,真是奇妙,這個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除了身材的高矮胖瘦,外表的膚色五官,還有生活文化的種種異同,組成繽紛的世界。

書名(Someone just like you)好像要跟讀者強調「我們都一樣」,其實很巧妙的讓我們讀到「我們都一樣的是我們都不一樣」,例如,不管何時何地,都有人對同樣的事感到好笑,語言不同名字不同,感受卻是一樣。都有好奇,都有喜怒哀樂。不管如何,我們都需要被人在乎。這些都是生命本質上的共同。

一般人生下來後,開始與環境互動,那就是生活面了。作者提到安歇居住的需求,朋友支持的需求,每個人「條件」不同,分享就是發展成長的關鍵了,分享使得世間的「不公平」變為溫馨的契機,因為彼此的不一樣,藉著分享,許多人都會有一樣的滿足和幸福。

作者說:「在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人就像你一樣……或許有一天你們會相遇?他們也會想認識你!」在3C的世代,虛擬有時替代真實,人們的感情輕飄飄的,像雲霧般,風吹就散,所以疏離感被稱為世紀病。在AI時代,很多人擔心被取代,擔心自己在家庭、在職場、在社會都成為可有可無。但是最後一頁強調其實大家都很想彼此認識,啊,千萬不要忘記啊!

聽聽這個故事